2月22日,宁夏银川举行2025年苏峪口瓷窑址考古新发现专家论证活动。本次活动由宁夏文明和旅行厅辅导,宁夏文物考古研讨所、复旦大学与我国考古学会陶瓷考古专业委员会主办。活动环绕“苏峪口瓷窑址考古开掘收成”“创烧时刻”“制瓷技能与装修技法传达沟通”“我国白瓷开展轨道”等议题进行沟通与研讨。
据了解,此次苏峪口瓷窑址考古最新发现了共同而高明的窑业技能,将我国把握瓷胎“二元配方”技能的时刻从元代提前到西夏,产品中石英含量及性能参数挨近或到达现代“高石英瓷”的技能标准,是我国“高石英瓷”的最早发现。这在我国两宋时期的窑场中属初次发现,在我国的窑业技能上别出心裁。
2017年,宁夏贺兰山苏峪口瓷窑址被宁夏文物考古研讨所初次发现。2021—2024年,宁夏文物考古研讨所与复旦大学对苏峪口瓷窑址的六座窑炉(编号为Y1—Y6)进行了正式开掘,共开掘出六座窑炉在内的完好作坊遗址,并在窑场周围发现了挖掘瓷土、煤、石英、石灰等制瓷质料与燃料的矿坑。考古开掘效果作为国家文物局2023年第一季度“考古我国”重点项目重要开展发布,且当选“我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我国考古新发现”(即2022年“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苏峪口瓷窑址揭露了保存最好、结构最完好的古代制瓷作坊。制瓷作坊包含瓷土与石英加工、拉坯、修坯、上釉、烧成等完好的遗址,其间石英加工作坊、暴晒烘干作坊、石英煅烧的窑炉均为在窑址区初次发现,能够构建更完好的制瓷工艺流程。此外,此次开掘还初次发现了完好的窑业资源组合,在窑址区一起发现瓷土矿、石英矿、石灰矿、煤矿与水源等资源。
据了解,苏峪口瓷窑址是西夏烧造白瓷的重要窑场,也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西夏瓷窑址,考古开掘含义严重。苏峪口瓷窑址初次提醒出宋元时期单个完好窑场的规划、构成及工艺流程,关于全国同一时期窑场的重建具有极端严重演示含义。
苏峪口瓷窑址曾是西夏宫殿用瓷的烧造地,其考古开掘效果是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构成进程在瓷业出产上的体现,反映出我国古代各民族文明的趋向一致。
苏峪口瓷窑址的考古效果以全新的资料助推了陶瓷考古的开展,并从瓷业出产的视点阐释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立异性,实证了两宋时期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进程,关于研讨这一时段的前史具有无可代替的重要价值。(我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拍摄 王雅昕)